早在我國宋、元朝期間,居住在安頂山的姜氏及湯氏人家就已經著手栽種茶樹。千百年來,安頂村人對茶情有獨鐘,如今全村100多戶人家,家家有茶園,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會炒一手好茶。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安頂山云霧茶的歷史發展。
登臨安頂山,沉醉“十里茶香”
安頂山位于仙霞嶺余脈的富陽區里山鎮境內,平均海拔650米,最高達790米;雨量充沛,晝夜溫差達15℃以上;山頂常年云霧繚繞,山高風大,氣溫偏低,全年無霜期僅120多天。當地人稱:“安頂山里無六月,夏天晚上蓋棉被?!?/p>
安頂山是富春江邊最高的山。登臨山頂,極目遠眺,群山逶迤,層巒疊嶂,云波浩渺,富春江、東洲島、黃公望隱居地乃至六和塔、錢江一橋盡收眼底,山風徐徐,令人心曠神怡。此處地形呈馬蹄形,土壤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PH值在5.5左右,土壤以黃泥土和烏沙土為主,其地理位置和小氣候環境非常適宜茶樹生長。安頂云霧茶,即生長于此。
安頂山云霧茶的歷史
富陽“八山半水分半田”,山多茶地多,所產綠茶,色澤翠綠,汁液濃郁,香醇持久。富陽茶中上品首推安頂云霧茶,至今已有近千年的生產歷史,1986年,榮獲浙江省一類優質獎,并更名為“巖頂茗毫”。
安頂云霧茶由于其產地獨特,茶葉品質具有獨特的地域香或撲鼻清香,滋味鮮爽,具備名茶所需的自然品質特性。該茶由來已久,據史料記載,該茶在元末朱元璋起反元,經富陽安頂山大西庵,道人奉茶,朱元璋見杯中冒出“茶煙”,清香四溢,綠葉映襯,醇洌心脾,便問“何茶?”,道人引登安頂山田雞坪,指十幾蓬茶樹答曰:“此乃安頂茶?!敝煸胺Q帝后下詔將安頂茶列為貢品,一直沿至清代,年年進貢。因受明朝皇室的青睞,安頂山茶樹不斷繁衍,成了“十里茶香”之域。在明朝時正德年間(公元1502年——1521年)每歲貢茶二十斛,該茶與當時列為貢品的富春江鰣魚齊名。
解放后,安頂山茶葉生產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上紀八十年代隨著茶葉經營體制改革后,安頂山茶葉從手工炒青改為龍井茶,茶葉生產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1986年安頂云霧茶與“西湖龍井”等一起榮獲浙江省一類優質茶獎,在富陽、杭州、上海等地聞名遐邇。2003年榮獲第五屆“中茶杯”名優茶評比一等獎。該基地2002年通過了浙江省和杭州市無公害基地認證,2003年通過杭州市都市農業茶葉示范園區驗收。目前安頂云霧茶基地茶園有1800多畝,隨著栽培管理和加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該茶的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為打響安頂云霧茶提供了質量保證。
通過近20年的發展,安頂村的茶園面積由700畝發展到1800余畝,茶葉產量從1000公斤發展到2萬多公斤,茶葉收入也由原來的5萬元發展到現在的450多萬元。2002年通過綠色無公害茶園驗收,2003年通過了“杭州市都市農業茶葉示范專業村”的驗收,2004年7月獲得了“‘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食品安全關鍵技術’浙江示范區”和“杭州市都市農業示范園區”雙料稱號。還榮獲中國茶葉協會舉辦的第五屆“中茶杯”名優茶評比一等獎。在2003年舉行的杭州茶葉博覽會上,安頂云霧茶重放異彩,大受歡迎,被省、杭州市茶葉專家譽為錢塘龍井產區殺出的一匹“黑馬”。
安頂山云霧茶品質特點
茶葉片闊厚,扁直秀長,質地堅實,一芽二葉,且芽頭長于葉。其干茶茶形略大,栗香輕柔入鼻,品之入口帶獨特蘭花清香,茶韻深長。色澤翠綠而泛白光,與樹葉一般,沖泡開原色原味,茶湯黃綠明亮,滋味鮮爽甘甜。
版權及免責聲明: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茶葉功效與作用表述僅供茶友參考,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藥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請遵醫囑謹慎食用。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或有疑問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