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只要是食品就有保質期。茶葉也是一種食品,茶葉根據種類的不同,保質期也各不相同。那么茶葉保質期一般多久?龍井、大紅袍、鐵觀音保質期多久?過保質期的茶葉能喝嗎?一般來說茶葉保質期在18-24個月。茶葉的保質期與茶的品種有關,不同的茶葉保質期也不一樣。像普洱茶、黑茶等屬于全發酵產品,保質期可達10~20年。因此國家對其沒有制定保質期。類似的茶葉還有像武夷巖茶大紅袍等半發酵茶,這類茶葉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反而能提高茶葉品質。
茶葉保質期一般多久?
我們可以通過色香味形運等方式來看茶葉的保鮮狀態。
色:中國茶分六色:綠(如龍井)、白(如白牡丹王)、黃(如君山銀針)、黑(如普洱)、青(如鐵觀音)以及全發酵的紅茶。從色澤來說,它們都應保有原來的色澤,而且應帶光澤。
香:聞起來沒有雜味,尤其是不少人習慣把茶葉放在櫥柜中,容易導致茶葉帶有柜子的味道,而影響茶味。
形:等級越低的茶葉,葉子形狀越不完整。此外,也可以肉眼看茶葉是否有發霉,如普洱茶來說,有一些小白點是正常的,但要是出現帶黃的點點,就顯示可能發霉了。此外,保鮮做得好的茶葉,觸感應該是脆脆的。
運:一般茶葉入口后,應該是苦轉為甘。
通常,密封包裝的茶葉保質期是18個月至24個月不等,在茶葉的包裝袋上會標明的。散裝茶葉保質期就更短啦,在購買時,盡量選當年的新茶買。
1、白茶
白茶說是越陳越好,當然也是要在保存的好的前提下,白茶一般是要密封保存的,不然會散失其中的水分或者潮濕。保存好才能達到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
2、黃茶
黃茶屬發酵茶類,黃茶的制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所以黃茶與綠茶一樣,保質期都只有一年左右。保存黃茶的時候,可以在茶葉袋中放入保鮮劑并密封放入容器中,再直接放入冰箱內(溫度最好控制在5攝氏度左右)儲存,并注意避免與其他食物一起冷藏,防止茶葉吸附異味。
3、綠茶
一般的茶,還是新鮮的比較好。如綠茶,保質期在常溫下一般為一年左右。不過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主要有溫度、光線、濕度。如果存放方法得當,降低或消除這些因素,則茶葉可長時間保質。綠茶或者清香型鐵觀音,為了保證鮮爽度或者香氣活性的茶,可以放進冰箱貯存,適宜的溫度是大致為0℃~5℃。即通過改變環境溫度,降低茶葉內含化學成分的氧化反應速度,最終達到減緩茶葉品質陳化、劣化的目的。
4、紅茶
一般紅茶的保質期都比較短,一般是1年,次摘和秋摘的紅茶保質期為1-2年,錫蘭紅茶保質期比較長,二年的比較多。
散裝紅茶的保質期,一般是18個月,一般袋裝紅茶保質期是24個月,罐裝或用鋁箔紙包裝的紅茶可保存三年左右,紙袋包裝的紅茶可保存兩年左右。
紅茶干茶含水量不高,但很容易受潮或者散發香味,在存放的過程中盡量避免不同種茶葉的混合存放,一般可放置在各種密封的罐子、茶袋,保溫瓶。在紅茶放入之前,用塑膠袋包裝,排除袋中空氣,加個密封夾,能夠更好的保留茶葉香氣。
5、黑茶
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一般而言,生茶的保質期在5年左右,熟茶經過特殊發酵越陳越香,茶葉保質期在15年以上。
不同的茶保質期不一樣。像云南普洱茶,少數民族的磚茶,陳化的反而好一些,保質期可達10到20年。又如武夷巖茶,隔年陳茶反而香氣馥郁、滋味醇厚;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磚茶,廣西的六堡茶等,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甚至能提高茶葉品質。
黑茶保存需要通風、干燥、無異味的條件。保持通風干燥是收藏存放黑茶時最需要注意的,切忌使用塑料袋密封!最好是用牛皮紙、皮紙等通透性較好的包裝材料。如果量較多在保存的時候可以在其周圍放置一定量的活性炭等會吸收水分和異味。
6、烏龍茶(青茶)
烏龍茶葉保質期沒有明確的規定,茶葉保存關鍵在于茶葉本身水分含量的高低與小包裝茶所用的包裝材料的防潮性能。能保持茶葉含水率7%以下,在12個月內茶葉品質不會過分陳化;水分在6%以下,用鐵聽全密封成“罐頭食品”一樣,3年內也不會過度陳化;水分含量大于9%的,難保在3個月內不變質。
烏龍茶屬于半發酵茶,它比較容易貯藏??梢杂么晒?、金屬罐、茶袋來貯藏茶,但最適合的是錫罐。在裝罐的時候,需注意的是茶葉一定要裝滿,這樣是為了減少氧化,最后加蓋密封。
過保質期的茶葉能喝嗎?
1.能喝的情況
向外出售茶葉干制程度都很高,并且保存密封方法也很科學,這種茶葉保質期一般都很長,若是沒有開封,茶葉沒有受潮,就算是過期一段時間了也能喝,對茶葉的質量影響不大。
2.不能吃的情況
茶葉本身比較干燥,還經常會放在相對較潮濕的茶桌上,很容易吸水受潮,這種茶葉變質會比較快,若是超過了保質期,茶葉的性質發生了改變,那還是別喝了,身體健康第一。
過了保質期是否就意味著茶葉變質了呢?
只能說不是絕對的。首先當然得看它是不是普洱、巖茶一類的發酵茶。其次為了最佳的品飲效果,在保質期內喝完是最好的。但茶葉的品質關鍵還是看保存,保存不好的茶沒過保質期也可能變質,保存得好的茶即使過期了也還能喝。也就是說過期與變質并不能劃等號。
版權及免責聲明: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茶葉功效與作用表述僅供茶友參考,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藥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請遵醫囑謹慎食用。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或有疑問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