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也稱青茶,具有鮮明的漢族特色,為中國六大茶類中特有的茶類,介于不發酵的綠茶和全發酵的紅茶之間,屬于半發酵茶。因此,烏龍茶既不是紅茶,也不是綠茶,是青茶。茶葉市場品種繁多,有烏龍茶、紅茶、綠茶、黑茶、白茶等等一系列,名目繁多。讓消費者在購買時挑花了眼。而對烏龍茶到底屬于紅茶還綠茶也是疑惑不解。要分辨這三者的區別,主要可以從:茶青的采摘標準、發酵程度、特點區分、產地分布、制作工藝區分、功效區分、這六個方面來展開。
烏龍茶和紅茶、綠茶的區別
1、茶青的采摘標準
烏龍茶:
其采摘標準為:待茶樹新梢長到3-5葉將要成熟,頂葉六七成開面時采下2-4葉,俗稱“開面采”。所謂“開面采”,小開面為新梢頂部一葉的面積相當于第二葉的1/2,中開面為新梢頂部第一葉面積相當于第二葉的2/3;大開d面新梢頂葉的面積相當于第二葉的面積。一般春、秋茶采取“中開面”采;夏暑茶適當嫩采,即采取“小開面”采;產茶園生長茂盛,持嫩性強,也可采取“小開面”采,采摘一芽三四葉。
紅茶:
紅茶要求鮮葉嫩度適中,一般以采一芽二葉為主,兼采一芽三葉和幼嫩的對夾葉。這種采摘標準,茶葉品質較好,產量也較高,經濟效益也不差,是中國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標準。
綠茶:
綠茶對鮮葉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葉,以及一芽二葉初展的新梢。前人稱采"麥顆"、"旗槍"、"蓮心"茶,指的就是這個意思。這種采摘標準,花工夫,產量不多,季節性強,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紅茶
2、發酵程度
烏龍茶:
烏龍茶屬于半發酵茶,烏龍茶從采摘到成型就是一次質的改變的一個過程,發酵工藝比較繁復。與紅茶和綠茶最大的區別點在于搖青這一環節,烏龍茶的香氣來自于邊搖青邊發酵,從而使香氣一步一步濃縮而成。殺青之前的青葉已經是“綠葉紅鑲邊”。
紅茶:
紅茶屬于全發酵茶類,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其發酵程度大于烏龍茶。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
綠茶:
綠茶為不發酵茶,綠茶是指采取茶樹新葉,未經發酵,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征。
3、特點區分
烏龍茶
烏龍茶外觀成茶條索卷曲肥壯,色澤砂綠;沖泡后湯色金黃濃艷,蘭花香濃郁,滋味醇厚甘鮮,獨有“音韻”,非常的耐泡,且七泡仍有余香。
紅茶
紅茶為全發酵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點。此茶外形細緊,有苗鋒,色澤烏黑油潤,湯色紅亮,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醇和甘甜。
綠茶
綠茶是未經發酵制成的茶,清湯綠葉是其品質特點。該茶成品茶條索纖細,白毫顯盛,色澤翠綠;湯色碧綠清澈,香氣濃郁,滋味鮮醇、厚爽。
4、產地分布
烏龍茶
烏龍茶主要產自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在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的生產,以福建省安溪縣為主要產區。烏龍茶品種較多,內銷廣東、福建等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
紅茶
紅茶的品種繁多,產地也很廣,主要產區在中國,除此之外,在印度、東非、印尼、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肯尼亞也有生產。
綠茶
中國生產綠茶的范圍極為廣泛,其中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四川、陜西(陜南)、湖南、湖北、廣西、福建等地,是我國的綠茶主產省份。
綠茶
5、制作工藝區分
烏龍茶
烏龍茶,采摘標準、葉梢要比紅、綠茶成熟,主要制作工序有采摘、曬青、晾青、搖青、炒青、揉捻、包揉和烘焙等。
紅茶
紅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一系列傳統制作工藝精制而成,其中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
綠茶
綠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把采摘來的鮮葉先經高溫殺青,殺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綠色,然后經揉捻、干燥等制作工藝制成。
6、功效區分
烏龍茶
烏龍茶,在日本被美稱為美容茶、健美茶,突出功效在于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常飲烏龍茶,具有養顏、排毒、利尿、降脂、防衰老、抗癌癥等保健功效。
紅茶
紅茶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茶黃素、茶紅素等成分,有助于胃腸消化、促進食欲,具有清熱、利尿、提神、殺菌、解毒、養胃等等保健功效。
綠茶
綠茶沒有經過發酵,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富含天然營養成分,對于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具有特殊保健功效。
因此,烏龍茶屬于青茶類。
版權及免責聲明: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茶葉功效與作用表述僅供茶友參考,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藥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請遵醫囑謹慎食用。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或有疑問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