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六大茶類中,有機茶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發展迅猛。近年來,有機茶消費在國內表現不俗,成績斐然,在國際上更是大放異彩,近年來在發達國家需求量日趨增長,曾一度出現供不應求大好局面,且價格比普通茶葉高出50%以上。而目前有些消費者對有機茶還不是特別的了解。那么什么是有機茶?如何區分有機茶和普通茶葉?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有機茶?
有機茶業產生于20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發達國家(也包括部分發展中國家)為維護生態平衡而發展起來的農業生產模式。該模式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手段,不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人工合成制劑,不使用輻射技術,完全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盡量依靠秸稈及牧畜肥、豆科作物、綠肥、場外有機廢料、含有礦物養分的礦石等,維持養分平衡,并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蟲害。此外,還要求在產品的包裝、運輸過程中,不造成二次污染。
有機茶是一種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產加工的茶葉。在其生產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生產,并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標準,經有機(天然)食品頒證組織發給證書。有機茶葉是一種無污染、純天然的茶葉。有機茶也是我國第一個頒證出口的有機食品。近年來,我國共有20多個茶葉生產單位獲得有機茶頒證,建立有機茶基地近6000多畝,有機茶年生產量已達500余噸(綠茶為主,部分紅茶、烏龍茶等)。
有機茶必須具備的三種特征是什么?
特征一:無污染
有機茶,就是在無任何污染的產地,按有機農業生產體系和方法生產出鮮葉原料,在加工、包裝、貯運過程中不受任何化學物品污染,并經有機認證機構審查頒證的茶葉產品和再加工制品。
特征二:有證書
有機茶是一種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產加工的茶葉。在其生產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生產,并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標準,經有機(天然)食品頒證組織發給證書。有機茶葉是一種無污染、純天然的茶葉。有機茶也是我國第一個頒證出口的有機食品。
特征三:純天然
有機茶是在種植過程中, 使用天然綠肥,采用生物或者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蟲害,以自然農耕為主,不允許使用任何化學合成農藥和化肥;在有機茶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有機茶在整個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污染的同時,也最完整的保留了茶的清香甘醇的特性。
有機茶有可執行的標準嗎?
其實有機茶沒有特定的產品標準,它只是在各企業采用的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了要開展有機茶種植和加工所必須遵守的規定和產品指標。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于1999年制定了有機獲頒證標準,通過專家審定后于1999年9月份正式發布,并據此開展有機茶頒證工作。
上述有機茶標準有如下要點:
(1)向茶葉行業引入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關于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的基本準則。標準是依據IFOAM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基本標準,參考歐盟等國以及我國有機食品標準及綠色食品標準,結合茶業特別是我國茶葉行業的實際而制定的,使我國有機茶的生產與開發等有了一個基本的依據。
(2)規定了有機條生產的生態環境、品種選擇、土壤管理、病蟲草害治理以及茶葉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所應遵循的原則和技術要求,因此標準看起來更象是指導有機茶生產和加工的技術規范。
(3)規定了有機茶的產品標準,特別是對產品的衛生指標有效高的要求。
(4)規定了有機茶認證機構必須具備的條件和開展有機茶認證過程必須逐循的程序。
有機茶和普通茶的區別在哪里?
一、有機茶與普通茶的三個顯著的差異:
1、有機茶產自最佳的生態環境。有機茶生產從原料產地的生態環境入手,通過對生產茶園以及周圍的生態環境因子,包括土壤、水體、大氣等進行嚴格監測,判定其是否具備有機茶生產的基礎條件,而不是簡單地禁止在生產過程中化學制劑的使用。從而,有效地保證了有機茶的質量,又有利強化生產者的資源和環保意識,促進茶葉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2、對有機茶生產加工實行全程質量控制。有機茶生產是實施"從土地到茶桌"全程的質量控制。既要重視監測產前的環境和檢測原料,落實產中環節的具體生產、加工操作規程,以及控制產后環節產品的衛生指標、包裝、保鮮、運輸、貯藏、銷售等方面的工作,使有機茶生產全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均不出差錯,確保有機茶的質量。
3、對有機茶實行標志管理。有機茶在國內已有專門的統一標志,有機茶標志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保護,它是一種將技術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結合起來的生產組織和管理行為。有機茶作為有機食品之一,因頒證機構不同,有機茶可使用國內外的有機食品標志,這也是允許的。但不論是有機茶標志,還是有機食品標志,均要在頒證機構認可的前提下方能使用。
二,從茶園管理角度來區分
1,雜草叢生與幾乎不長草。有機茶園因為不用除草劑,草再怎么除,都能夠見到雜草。非有機茶園使用除草劑,化學肥料,幾乎不長草。
2,土地。有機茶園土地是松軟的,非有機茶園土地是板結的,常呈龜裂狀。那是使用與沒有使用化肥及除草劑的結果。
3,有機茶鮮葉葉片肥厚。非有機茶葉片較薄。有機茶園土壤中有機質多,不使用生長激素,葉片自然較肥厚。
4,有機茶園鮮葉常見蟲眼,茶樅上常見蜘蛛絲。
5,有機茶園蟲鳥及其他獸類多,自成生態。非有機茶園因為大量農藥的使用,蟲鳥幾乎沒有。簡單的可以隨意挖開茶園泥土,看看是否有蚯蚓。
三,從茶葉耐沖泡及口感、葉底來區分
1,有機茶入喉爽滑,回甘快。非有機茶會有一點卡喉(鎖喉),飲后舌面較厚(感覺一層物質卡在舌面上),幾乎不回甘,且氨基酸較少(因喝農藥,化肥,激素長大的)。
2,非有機茶3-5泡之后即淡而無味了。洋頂崠有機高山茶1-2泡味道較淡,3-8泡正濃,10泡之后乃力道十足,色香味不減,越泡越甜,一般非有機茶幾泡過后就是木質化的樹葉味了。
3,茶葉沖泡多次之后把蓋杯倒扣查看葉底,有機茶葉底葉片完整,手捏不爛有彈性,非有機茶葉底花雜且糜爛。聞葉底味道,有機茶葉底有茶香無雜味,味道清新自然。非有機茶葉底有雜味無茶香。
4,待茶湯涼之后試味道。有機茶冷茶湯甜醇爽口,非有機茶冷茶湯舌面生澀,鎖喉。
5,冷泡茶試驗(長時間用涼開水或礦泉水浸泡)。有機茶長時間冷浸泡之后香氣足沒有雜味,冷茶湯甜醇爽口。非有機茶相反。
6,有機茶喝完后喉韻顯,茶湯柔順。非有機茶鎖喉及舌尖上不舒服,舌尖厚,掐舌。
四、一般非有機茶園和有機茶園管理對比圖片
使用除草劑的茶園,土壤板結,硬化嚴重,無活力。茶園水土流失,地上長滿苔蘚。整個茶園光溜溜的,不利于水土保持。茶園環境中有多種害蟲和天敵,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它們相互制約,處于相對平衡狀態。除草劑的大量使用,良莠不分地殺死大量害蟲天敵,嚴重破壞了農田生態平衡,并導致害蟲抗藥性增強。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使自然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安溪有機茶發展現狀?
鐵觀音有機茶是最營養、最安全的天然食品之一,市場前景廣闊。安溪產茶歷史悠久,自古就有“閩南茶都”、“茶樹良種的寶庫”、“茶師的搖籃”的美譽。近年來,有機茶的發展已經成為安溪鐵觀音的一張新名片,安溪有機茶正在以迅猛之勢席卷鐵觀音茶葉市場。
安溪有機茶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生產的關鍵技術已日漸成熟;目前已形成了鐵觀音、梅占、黃旦、本山、毛蟹、等多品種、多單元的多元化出口產品格局。
鐵觀音有機茶
據安溪茶葉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安溪有機茶產銷勢頭良好。有機茶園的發展十分迅速,從2007年的12家企業獲得有機茶認證,面積539公頃、年產量達937.8噸。安溪有機茶主要生長在自然條件優越的的“內安溪”;有機茶的生產成本較高,但產值也大,效益成本比達到15.08,大大高于普通茶的5.40。
數據顯示,安溪縣有機茶面積、產量、產值增長迅速,分別從2000年的680 公頃、900 噸、0.80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4220 公頃、22300 噸、18.0億元,產值的增幅大大超過產量和面積的增幅;安溪有機茶的在國內的銷售日益增加,從2000年10噸增加到2017年的10000噸,占有機茶銷售總量的比例從2000年1.11 %增加到44.20 %,呈指數增長。
版權及免責聲明: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茶葉功效與作用表述僅供茶友參考,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藥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請遵醫囑謹慎食用。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或有疑問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